1、绥靖拼音:[suí jìng]。
2、绥靖(suí jìng),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靖,安定之意。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慰抚”之意。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绥靖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现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一般用于贬义。
绥靖(suí jìng),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靖,安定之意。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慰抚"之意。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绥靖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现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一般用于贬义。
读音:suí jìng
1、释义:
绥靖(suí jìng),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靖,安定之意。即以安抚的手段使局势安定,又称为姑息主义。
2、造句:
绥靖主义是战争的催化剂。
国际社会对其采取的“绥靖”政策让伊朗核计划顺利进入了第八个年头,而且到目前为止,伊朗方面仍然没有释放任何妥协的信号。
那些就此类问题在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学者一提及“绥靖”、“安抚”就翻白眼,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慕尼黑会议之后,美国的对德政策是绥靖与遏制并存.
在20世纪,有些国家对杀人不眨眼的独裁者采取了绥靖政策,使其威胁得以发展成灭绝种族的大屠杀和全球大战。
3、政策:
绥靖政策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4、历史事件:
30年代,英美法对德意日侵略者姑息、纵容,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以至本国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图苟安的政策。
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之初,美英指望日本北上进攻苏联,对日本侵华不加反对。1932年美国宣布“不承认主义”,反对日本破坏门户开放政策和《九国公约》。
1937年7月英日有田——克莱琪协定,它是慕尼黑政策在远东的重演。
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扩军备战。
1935年1月,法国同意大利签定“罗马协定”,怂恿意大利于10月挑起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
1936年5月,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由于英法按兵不动,德国不发一枪一弹,占领莱茵非武装区。
1938年3月,英法听任德国吞并奥地利,10月伙同德意把慕尼黑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让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最丑恶的表现。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破产。
绥靖拼音:
[suí jìng]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绥靖_百度汉语
[释义] [pacify; appease] 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吾在卅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秦陇倒悬,加以寝患弥笃,实思敛迹避贤。--《晋书.张轨传》
上一篇:2023苏州买房最新政策
下一篇:如何自己剪短发圆脸
发表评论